close

For Her

「化妝」或許是每位女性在人生中多少都會經歷的一門課題,從擁有第一支唇膏、第一個化妝品開始,許多女孩為自己編織起成為美麗女人的夢。

 

 追溯化妝的歷史,遠在中國夏商時期、甚至更早以前的西方國家就已經有了化妝品、髮型與彩妝的存在;從古至今、不分國籍與年紀,人們為了美化自己的外貌,費盡心思地想方設法去修飾、去追求關於「美」的普世認同。隨著時代演變,這些對於美的定義也一再因為當代美學、道德觀念、社會背景和民俗風情等各種原因而被改變。

 

每個世代的妝容,不但能夠反映出當時的時空背景和社會歷史、也各具其鮮明的特色。像是經歷過一次大戰蕭條後的二零年代近乎雪白的臉龐;經濟大恐慌後的三零年代,衣著漸趨保守、但妝容更加大膽狂放;嫵媚與中性衝突的四零年代強調清澈卻富魅力的眼眸;提倡婚姻與回歸家庭的五零年代一改女性獨立自主的氣勢、妝感清新近人帶著些微的豔麗;彩妝大躍進的六零年代,長而上勾的眉型、古埃及特色的眼線,更出現了「太空妝」、「普普妝」等精彩的妝容...。

For Her

回顧過去,彩妝、髮型的技術日新月異、瞬息萬變,每一個世代的女人用自己的臉龐和身體不斷地詮釋關於對美的追求;近代更因為電腦科技的發達、加入了各種後製、修飾的「人工化妝品」。

然而就和社會上每一種演進一樣,愈是發展蓬勃、愈到後期,便會分歧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面向;一種追求技術呈現上的極致、一種則開始追求反璞歸真。

 

兩性平權、重視個體多元和差異的現代社會中,愈來愈多人開始意識到「美」也應該是多元的、私我的、沒有固定形式的;不再只有特定的眼鼻、特定的身材才能稱為美,而是更多獨特、自信與內化的魅力。這些自然的美麗透過生活方式、興趣嗜好、自我表達和角色定位的展現而逐漸大放異彩。

For Her

「我想要怎樣的美?」這樣的想法已經取代了舊時「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很美」那層無形而沉重的枷鎖。

即使現今的女人們仍會化妝、仍會追求對自身外在的提升,但無論是於外的眼光還是於自我的快樂,都已經擁有了比過去更為清楚也更堅定的意識選擇。

 

去年,美國創作女歌手蔻比.凱蕾(Colbie Caillat)以一首歌曲《Try》完美詮釋了她和許多女性的心聲。

她在接受ELLE.com訪談的時候表示,這首歌的創作發想,是因為每次當她進到錄音室都會備感壓力、因為公司似乎一直要求她要成為一個不像她自己的人;無論是過多的妝髮或後製修圖,那讓她覺得自己必須、也有義務要去取悅其他人而不是以她最自然快樂的方式。

For Her

她說:「當我看到很美的模特兒或是歌手照片的時候,我會很想要跟他們長得一樣,因此如果不給我的唱片封面照片修片,我就會是那個很醜的人,這也是所有人都感受到的情緒。但是那不是真正的我,反倒是現在、我覺得在鏡頭前沒化妝的自己,讓我感覺很酷。」

 

於是她找來幾位膚色、身形、年紀狀況都不同的女人們,一起拍攝這支歌曲MV,試圖想要表達出:每個女人都很美、無論普世的主流價值是什麼,每個女人總有她無可取代的美麗。歌曲一推出,很快地就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兩千多萬人的共鳴。

 

是的,不是要反對化妝、不是說追求有什麼錯;而是在妝容以外、在別人怎麼看待妳之外,每個女人的美都是獨特、不可取代也與生俱來地。

母親節起手式,告訴媽媽、告訴身邊的女人們,或者告訴鏡子裡的自己,"她們"有多美。

 

《Try》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母親節 美麗 與生俱來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d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